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2024-06-22 00:00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和《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要求,服务骨干流通走廊、现代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结合廊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挥独特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大载体平台等优势,坚持现代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着力构建协同京津、联通世界的现代流通网络,着力搭建要素聚集、业态融合发展载体,着力营造对标国际、保障有力的营商环境,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现代流通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35年,建成以大兴国际机场为龙头,世界级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等为支撑的高能级设施集群,构建起融合京津、联通世界、空铁公海一体运作的现代流通网络,京津雄现代流通集中承载区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3.0物流愿景”基本实现。

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协同京津、业态融合、要素集聚、支撑有力的现代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左右,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以上。

——流通网络实现新拓展。铁路货运量达到100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75亿吨公里,大兴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达60条以上,国际及地区航点突破60个。

——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临空经济区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廊坊陆港物流园初具规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市级公共海外仓达到10家以上。

——品牌效应得到新提升。初步确立“全国快递北方总部基地”地位,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4亿件和90亿元,快递业务量在全国前50强继续增比进位。

二、服务国家骨干流通走廊建设

发挥毗邻京津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坚持设施对接、产业衔接、功能协同,无缝对接京津现代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服务国家现代流通走廊建设。

(一)强化城市功能定位

1.京津雄清洁能源保供基地。发挥京津雄等城市生活天然气管道汇集优势,主动对接国家中长期油气管网,进一步提升廊坊市在国家油气管网中的重要节点地位。加强市内大型储气库建设,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天然气供应体系,提升京津雄等城市天然气稳定供应能力,打造京津雄清洁能源保供基地。

2.首都都市圈生活服务保障基地。以承接京津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疏解转移为突破,推进高品质商贸物流市场集群、消费品分拨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同城化物流配送、协同化流通网络、基地化应急储备等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时段京津生活服务保障能力,打造首都都市圈生活服务保障基地。

3.全球航空物流枢纽。进一步发挥大兴国际机场高能级枢纽辐射作用,统筹推进临空经济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协同对接国际先进贸易规则。加快建设集国际货物贸易、中转集散、分销配送、保税通关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强化航空物流要素聚集能力,构建航空物流枢纽为关键节点的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运作平台,打造具有京津冀国际开放门户地位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二)对接国家骨干流通走廊

1.对接国家天然气流通走廊。推进重点管线工程建设,加快唐山LNG外输管线复线、永清—邢台管线和永清—保定管线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天津南港LNG外输管线、唐山LNG外输管线等海上气源管线,加强管线与国家气源干线互联互通,保障天然气输送能力。支持本地天然气供应链企业开展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打造服务京津冀的天然气供应链“链主”企业。

2.构建公铁海多式联运流通走廊。用好国家、省铁路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发展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廊坊陆港物流园建设,构建连接天津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体系,深度拓展国际班列网络,积极争取开行图定班列,充分利用班列出口国的资源开展大宗货物回程业务,建设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基地。

3.打造全球航空货运流通走廊。着眼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协同大兴片区推进大兴机场争取第五航权航线,增加欧美和“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及航班时刻资源,培育壮大“空空”+“陆空”联运体系。加快争取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推进区港联络通道、一级货站和卡口建设,提升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口岸功能。积极开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国家级制度创新试点,进一步增强航空货运集疏能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推进京津廊流通同城化

1.深化京津廊现代流通领域合作。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为核心载体,与京津协同搭建航空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业态融合发展平台。加快京津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贸物流设施共享共用、市场监管协作标准统一,促进京津廊现代流通体系同城化发展。

2.打造环京津绿色农产品流通专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等绿色农产品产业优势,聚焦蔬菜、畜牧、中央厨房三大领域,加强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同城配送网络建设,构建与京津市场无缝衔接的绿色农产品流通专线。深化与京津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合作,积极拓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模式,协同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

3.打造环京津日用消费品流通专线。推动家具建材、服装等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小商品电商平台,完善本地仓、中转仓、前置仓等配套设施,加快向集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时尚智造、展示贸易、新媒体营销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综合贸易平台转型,拓展京津城际配送、定制加工、分拨集散等业务,打造服务京津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专线。

三、做优融合京津的现代商贸体系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商贸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内外贸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打造京津冀会展经济聚集区

1.打造会展场馆集群。打造主城会展核心区,整合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等现有会展场馆,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联动效应,满足会展市场更高层次需求。推动临空经济区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辖区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打造集“会议展览+商务办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型会展集聚区。

2.做大做强会展品牌。积极承办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物流节、中国快递协会理事会、国际跨境电商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高端论坛和精品专业展会。办好“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廊坊)国际管道大会、霸州特色定制家具国际博览会等知名会展活动,提升活动规模和专业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机构、大型会展企业入驻,培育壮大配套衍生产业,打造首都都市圈会展经济区。

3.培育县域特色品牌展会。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专业展会,在实现“一县一展”的基础上,打造“一县多展”的会展业发展格局。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服装、家具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零部件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展会。

(二)构建高品质城市商业体系

1.建设国际消费功能区。完善临空经济区(廊坊)、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配套设施和商务服务功能,加快珠宝、红酒、箱包、化妆品等免税店发展,培育“机场+免税”产业,配套发展国际交往、国际商旅服务等业态,打造交往高频、消费便利的国际交往新门户。搭建国际消费场景,推动多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高水平举办国家级音乐节、体育赛事、艺术展、艺术节,与北京共同搭建时尚品牌孵化平台、时尚产业发展平台和国际消费品牌孵化基地,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策源地。

2.建设现代化城市商圈。推进城市商业中心提档升级,依托新朝阳购物中心、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商业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智慧商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城市体验消费新空间。推进城市商业副中心建设,适应城市北部区域发展需要,统筹利用现有商务楼宇资源,加快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商业副中心。

3.提升社区商业便民化水平。围绕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引导各县(市、区)优化资源配置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点围绕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补齐业态短板,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培育特点、打造亮点,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培育壮大本地品牌连锁便利店,鼓励便利店完善服务功能,一店多能,更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引导品牌家政企业进社区,提供优质服务。

(三)振兴发展县域商业体系

1.构建县域商业发展新格局。统筹市域、县域商业体系布局,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地位,支持广阳区、安次区打造都市化商业发展核心。支持霸州市、三河市、香河县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设市域副商业中心。积极培育壮大固安县、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及大厂回族自治县等八个县级商业中心,形成市域商业体系的重要节点。

2.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加强县城综合商业中心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发挥龙头商贸流通企业作用,新建或改扩建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夜经济,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加快建设乡镇商贸中心,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镇消费环境。引导乡镇商贸中心向周边农村拓展服务,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改造夫妻店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

3.优化升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农产品产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田头市场,形成与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的产地流通体系。支持产地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产地仓等,拓展产后初加工业务,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批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实现产购储加销衔接配套。支持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

4.贯通县乡电商物流体系。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引导电商平台投放更多种类工业品下乡,弥补农村实体店供给不足短板。实施“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仓统配。提升邮政快递下乡整合能力,完善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

(四)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商核心发展区,加快推动一级货站、邮件互换局建设、OTC药品京冀仓储监管互认和跨境电商生物医药零售口岸政策在大兴综保区全域适用,打造临空+跨境电商集聚区。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撑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于一体运作。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和引导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廊坊)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吸引跨境电商要素集聚,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2.搭建电商消费新载体。完善电商平台体系,发挥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带动作用,主动对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直播电商基地,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短视频电商等新媒体,深化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举办电商创业大赛、网红带货大赛等方式,推动直播基地建设,打造“网红经济”,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3.做优电商产业新生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聚焦家具、管道等优势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设立跨境电商企业“线上专区”,大力推广发展“保税仓+直播”“体验店+直播”等跨境电商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商服务业,丰富以消费品牌、文创旅游等为代表的在线消费品类,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知名度、附加值高的新电商产品与服务内容,助力打造“廊坊IP”。

(五)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市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优化国际营销体系,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支持跨国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与优势外贸企业合作,协同构建国内外市场贯通的供应链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生鲜(活)农产品仓储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加快自主品牌培育,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向国际同行业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拓展品牌国际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境外注册商品、加强与国外品牌合作,支持企业在各类国际专业展会中设立品牌专区树立企业自主品牌形象。支持企业加大与国外渠道商合作力度,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建立多层次的出口销售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一体化并重的双循环示范企业。

2.建设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基地。发挥河北省霸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具)、河北省固安县新型显示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等7家省级以上外贸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聚集企业和承载项目能力,巩固家具、汽车零部件、机器人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培育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平台支撑有力的外贸基地。依托研究院所、大专院校、贸促机构、行业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搭建研发、检测、营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平台支撑有力的外贸基地。深入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促进重点商品交易市场与国外营销网络互联互通,培育一批运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国内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3.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反向定制(C2M)、智能工厂等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柔性生产和市场需求适配能力,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示范引领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力推广“跨境电商+县域产业带”发展模式。

4.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动外贸企业与电商平台、连锁企业、商品市场合作,开辟线上线下外贸产品内销专区,针对国内市场开展精准营销。拓展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服务功能,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引导外贸企业主动适应国内消费趋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内销自有品牌。

四、做强协同京津联通世界的现代物流体系

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高地,着力在强特色、聚产业、兴业态、建载体等环节集中发力,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能级。

(一)优化物流产业布局

1.推动北部区域转型升级。依托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以服务首都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为方向,加快构建冷链、应急、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体系。三河市重点布局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物流供应链项目。大厂县建设“牛羊肉加工+冷链+电商”的全流程冷链物流园区。香河县推进传统家具市场向商贸物流综合体转型,打造定制化、体验式商贸物流新空间。

2.推动中部区域要素集聚。依托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临空经济区(廊坊)、廊坊开发区,以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建设面向国际商贸物流网络枢纽为方向,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区叠加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集展览展示、采购交易、商贸服务、消费零售、进出口加工、运输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培育壮大智慧供应链总部基地;推动制造业企业购产销、现有商贸市场向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加快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转型升级;完善保税、跨境电商、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服务等功能,提升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发展能级。

3.推动南部区域融合创新。依托文安县、大城县,以保障服务雄安新区和天津为方向,创新发展供应链服务,推动仓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冷链物流。文安县建设京津冀枢纽型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发展“集约化种植+冷链”冷链物流,培育壮大面向人造板、塑料加工、五金建材等产业的制造业物流。大城县建设公路港,构建与县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物流体系。

(二)建设重大物流枢纽

1.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统筹利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以电子产品物流、生物医药物流、高端消费品物流、冷链物流为突破,引导航空快递分拨、国际生鲜冷链、医药冷链、高端制造业物流等临空属性强、附加值高的业态集聚,配套发展城市配送、跨境电商等业态,打造集全国跨境商品集散、全球航空器材集散、国际生物医药分拨于一体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发挥航空物流枢纽带动作用,推动供应链总部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贸易、物流、金融、大数据信息服务等现代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全球性供应链组织中心。

2.建设京津冀铁路物流枢纽。按照全省国际陆港“一主一辅”空间布局,全力推进以廊坊国际陆港为载体的全省陆港辅枢纽建设。加快里澜城货场升级改造,加快改造货运编组站、集装箱转运设施,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大型陆港物流园。推动快件监管中心与铁路监管作业场所联动发展,力争设立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实行进出境口岸通关一体化管理。深化与北京海关、天津海关、中国(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合作,打造仓储、物流、加工、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京津冀中欧班列节点。支持国际陆港深化与沿海港口对接合作,拓展展贸交易、进境商品加工、出口商品组装等功能,形成通道经济+临港经济的国际陆港产业集群。

(三)建设专业化物流基地

1.建设快递物流总部基地。围绕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支持圆通、韵达、申通、中通等快递龙头企业,在巩固提升现有区域分拨、仓储配送等业务基础上,积极导入跨区域订单管理、区域结算中心等业务,将功能性总部改造提升为北方总部,实现基础物流服务与企业总部业务协同发展。深化与极兔、京东等快递企业对接合作,加快引入总部项目,主动融入北京—天津—雄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2.建设环首都应急物流基地。推进现有物流仓储设施改造升级,围绕粮油食品、日用消费品、快销品等商品,建设以应急储备、保供稳价、吞吐调节为主要功能的物流储备基地。发挥地处全省环首都物流圈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完善平急转换服务能力,建设服务京津、对接产地的城郊大仓基地。主动承接京津特大城市城郊大仓基地项目布局,与京津联合构建跨区域、跨领域平急转换体系。

3.建设日用消费品物流基地。推进固安县、永清县、廊坊开发区等地传统仓储设施改造升级,分类布局建设标准仓、物流分拨中心、前置仓等设施,以日用消费品、快消品为重点,构建面向京津消费需求的物流配送网络。支持物流企业与京津商贸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打造“京津销售、廊坊仓配”物流基地。围绕建设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依托国药集团等企业,发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廊坊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的智慧医药分拨中心。

4.建设冷链物流基地。立足服务与保障京津雄消费大市场,围绕肉类、海产品、水果和特色农副产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集散中心。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京津雄城市配送服务,完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依托廊坊开发区、文安等冷链物流项目,三河肉牛、永清果蔬等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布局一批产地型冷链物流集配中心。

5.建设供应链物流基地。深入开展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或升级一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面向京津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生产制造产业链,布局建设专业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供应链组织中心。支持北三县、廊坊开发区、文安县、霸州市、大城县等特色加工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推广“物流+品类供应链”的新模式。

(四)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效能

1.强化数字智慧赋能。加快推动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安次区、固安县、霸州市等商贸物流智慧园区建设,引导商贸物流资源向园区集聚。全力支持域内商贸物流企业扩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推广应用,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促进现代物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绿色货运配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建设1—2个智慧物流应用场景。

2.加快物流绿色转型。围绕营造绿色商贸物流发展新生态,大力推广绿色仓库国家标准,鼓励企业规划和建设绿色商贸物流新设施,推进旧有仓储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实施物流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利用仓储设施屋顶布局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推进货运车辆适用的LNG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发展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

3.培育逆向物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京津廊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池废旧物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引导电子产品、装备制造等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再制造逆向物流回收网络。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开展逆向物流业务,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物流服务。

4.拓展物流大数据增值服务。发挥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基地、京东华北云计算中心基地等大数据中心产业园聚集优势,加快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国家级商贸物流超大数据存储基地。支持大数据中心企业,整合地理信息、北斗导航、立体交通等数据资源,面向国内外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开展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应用等第三方数据支撑、算力服务,形成国家级商贸物流大数据增值服务基地。

五、巩固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

(一)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

1.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强化国家“6轴7廊8通道”和河北省“六纵六横一环”主骨架在市域内的联通、延伸和衔接,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及其腹地、面向大西北及东北亚的综合运输主骨架,加快推进“三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京哈、大秦、津霸、津保、京沪、京九等货运铁路线路,加快货运场站综合集散设施建设,提升公铁联运能力,强化北京—廊坊—衡水一线综合运输整合功能,形成与国家京沪、京九交通大通道连接的干线运输网络。

2.优化完善普通铁路网。配合启动北京铁路枢纽外环线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制造业企业,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抢抓京津市区内货运编组站转型和外迁的机遇,争取北京铁路货运编组功能外迁至廊坊。完善市域(郊)铁路布局,加强与北京对接,促进北京、天津市域(郊)铁路向廊坊市县延伸。

(二)推进城际路网互联互通

1.加快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互联互通。利用京平、京秦、密涿、津蓟等北京外围高速公路,疏导东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功能,推动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网体系全面对接,打通“瓶颈路”“断头路”。加快大厂厂通路与副中心衔接通道、香河安石路对接通州区石小路建设,开展燕郊与副中心潞苑北大街衔接、香河通宝路等跨界道路桥梁前期工作。

2.推进临空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着眼增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集散功能,推进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津兴铁路、京德高速建设,开展唐廊高速路线方案及建设前期工作,满足机场区域性集散要求。加快聚品道(大礼路东延)、迎宾大道(九州连接线)等城市干线公路建设,实现廊坊与机场枢纽高效联通。

3.推进与雄安新区交通互联互通。推动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京雄高速、京德高速等对接雄安新区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廊坊快速通达新区,提升廊坊市域高速公路与京津冀高速路网的全面融合和对接,助力市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与新区干线公路通道联系,疏解新区过境车辆。推进S327、S601等项目建设,实现文安、霸州等城镇与新区的快速连通。

(三)构建高效便捷货运服务体系

1.构建内畅外联物流服务网络。强化物流设施与北京新机场、天津港、曹妃甸等区域重要货运集散中心的贯通联系,完善重要物流节点内部各方式之间的集疏运网络,优化交通组织流线。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设施,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提升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形成交通物流服务的知名品牌。

2.完善城乡货运配送网络。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鼓励“多站合一”的站场运营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

3.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重点发展集装箱、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积极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力争打造2—3条多式联运线路。推动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城乡物流有机衔接,打造城乡一体、上下游衔接、线上线下协同的物流配送网络。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支持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邮件快件接驳场所,支持县级公路客货运站拓展建设邮政快递作业设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建设城际物流配送中心和特色消费中心。

4.提升专业化货运服务品质。创新公路运输服务业态模式,推广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服务。提升机场货运配套服务,发展多元化航空运输服务。推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探索丰富无人机、无人车等城市配送应用场景,积极推广“货运班线”等服务模式。发展差异化、个性化运输服务,满足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货运需求。

5.加快平急两用交通设施建设。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专用通道并增设收费车道,方便车辆通过服务区上下高速公路,实现服务区与周边旅居集散基地有效连接。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充电、停车等功能与周边旅居集散基地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应急隔离等功能集成整合。

(四)打造智慧绿色交通服务体系

1.打造科技先进的智慧交通。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运输企业加快数字化、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提升订单、运输、仓储、配送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实现重要节点货物运输全程感知。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自动驾驶、车路协同、5G、北斗等综合应用,持续推进高速智慧化升级改造。创新数字交通应用服务,推行无感支付、ETC应用等智慧服务模式,打造全程数字化物流网络,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交通+电商”等业态创新,推进城市物流配送全链条信息共享。打造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城市交通智能管控。

2.打造集约低碳的绿色交通。加强铁路、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衔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枢纽。加大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城市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应用。加强交通运输减尘、降耗、增绿工作,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加快布局重点区域货运通道,加强交通全过程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六、完善配套支撑服务体系

强化现代金融服务对现代流通体系的保障作用,丰富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发挥信用体系追溯系统积极作用,为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完善流通金融服务

1.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用好“再贷款+商贸物流”模式,发展信用快贷、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途货物抵押、应收账款融资等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域内金融机构开通国际业务板块,探索提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等创新型金融服务,加快优质项目在临空经济区(廊坊)落地。

2.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鼓励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健全供应链金融担保、抵押、质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水平。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组织流通企业专场政银企对接会,发挥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金功能,壮大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合作发展联盟,以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促进商贸物流金融创新和资源聚集。鼓励本地金融机构为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融资租赁等服务,鼓励其与数字化服务商等合作,合规利用运营数据,为企业获得融资增信。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1.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加强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依法依规建立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拓展产品溯源等服务。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完善数据信息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增强商业化增值应用。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调动大型流通企业等主动选用积极性,扩大可追溯产品市场规模。

2.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围绕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备案和证明事项等环节,提升信用承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支持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统筹使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

3.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实施“容缺受理”“加速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大对诚信市场主体及个人激励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严厉打击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

七、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

着眼于发挥市场在流通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推进商品要素高效配置

1.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形成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和大型商贸企业,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贸易商、采购商,开展规模化集中采购业务。

2.提升流通领域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动流通领域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物流技术标准优化升级,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各物流环节衔接。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实施应用力度,持续开展标准托盘循环利用,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集装设备、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标准相互衔接和应用,加强与生产领域规则标准对接。

(二)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1.优化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推进准入准营极简化,落实市场准入“非禁即入”,实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深化企业开办“小时办”,着力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降低企业发展制度性成本。深化“一站式”通关服务,对标京津标准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全面提升跨境贸易服务质量。创新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保税区政策,拓展国际邮件业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开展政策措施评估清理。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平台经济、民生保障等流通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在流通领域来廊投资。

2.优化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升级版,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和服务领域,积极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对无需前置审批的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同一县(市、区)的,允许在营业执照上加载新设立住所或经营场所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助力流通企业连锁化经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将企业信息实时向开户银行推送。推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依托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上办理。强化投资项目全方位要素保障,解决市场主体应用场景需求。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机制,优化联合验收方式。

八、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合力推进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廊坊)及有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和各地实际,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压实主体责任。

(二)开展定期评估。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开展年度建设成效评估,及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落实落地。

(三)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现代流通领域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相关资金支持。探索设立市级现代流通产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国家级试点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将我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名单。

(四)保障要素供给。强化用地保障,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建设物流设施。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向流通企业供应土地。探索试行物流园区“用地混合、功能复合”,推动电商、快递、仓储、配送等多功能业态聚集布局,完善以综合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用地考核标准体系。

(五)加强招商引资。围绕现代流通上下游环节,着力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充分发挥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高水平招商平台作用,瞄准世界物流百强、中国物流50强企业和中国零售5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研究制定重点企业招商清单,建立工作专班,开展“一企一策”招商。

(六)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现代流通统计指标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行业变动趋势,完善能源、农资农产品、粮食等产品运行监测体系。深化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智库平台,开展现代流通体系重大问题研究。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